跳转到主要内容
EN
繁
关於我们
愿景及使命
主席的话
组识架构
董事会
名誉顾问
执行委员会
筹备委员会
黄金时代学院督导委员会
秘书处
黄金倡议
黄金时代展览暨高峰会
中银人寿第九届黄金时代展览暨高峰会
展会资讯
主办及伙伴机构
高峰会议程
中银人寿智龄世代特区 – 活动节目表
智龄工作坊 – 活动节目表
参展会员名单
可持续发展
访客规则
常见问题
参展会员专区
宣传小册子
场地平面图
巴士車身設計比賽
历届黄金时代展览暨高峰会
第八届黄金时代展览暨高峰会 (2023)
第七届黄金时代展览暨高峰会 (2022)
第六届黄金时代展览暨高峰会 (2021)
第五届黄金时代高峰会 (2020)
第四届黄金时代展览暨高峰会 (2019)
第三届黄金时代展览暨高峰会 (2018)
第二届黄金时代展览暨高峰会 (2017)
第一届黄金时代展览暨高峰会 (2016)
精彩回顾
展後报告
查询
黄金时代学院
智龄照顾实验室
智龄照顾实验室3.0
智龄助理
智龄照顾实验室2.0
计划简介
黄金大使
成效评估发布
黄金时代「疫」风同行支援计划
调教金仔计划
黄金创新动力
第五届「黄金创新动力」计划
黄金创新动力2017-2020
黄金智龄动向
伙伴协作
URA 学建关爱 —「健龄乐聚」
动龄湾仔
「乐活银龄」会员计划
黄金点滴
黄金新趋势
《群策智齡》
《群策智齡2》
《群策智齡1》電子書
智龄世代杰出领袖大奖2024
智龄世代大奖
第二届智龄世代大奖(2022)
第二届智龄世代大奖 (2022) - 得奖队伍
第一屆智齡世代大獎 (2021)
问卷调查
「长者再就业」调查2023
《携手共建第二人生》白皮书 2023
香港智齡生活調查2021
谘询建议书
黄金资料库
媒体报导
新闻稿
媒体报导
黄金时代专栏
传媒查询
黄金时代通讯
黄金时代频道
黄金时代展览暨高峰会精彩重温
智龄抗疫新世代
逆境中的光芒
采访「厨尊」
广播节目
「『型』接智龄城市」
「踱水不如踱蹻」
「原来生活好快乐」
刊物
会刊
黄金时代展览暨高峰会展後报告
年度报告
支持我们
捐款支持
企业夥伴
市场推广服务
中小企市場推廣獎勵計劃(2024)
成为会员
成为义工
加入我们
搜索
订阅我们
联络我们
分享
EN
繁
订阅我们
联络我们
分享
Toggle navigation
EN
繁
关於我们
愿景及使命
主席的话
组识架构
董事会
名誉顾问
执行委员会
筹备委员会
黄金时代学院督导委员会
秘书处
黄金倡议
黄金时代展览暨高峰会
中银人寿第九届黄金时代展览暨高峰会
展会资讯
主办及伙伴机构
高峰会议程
中银人寿智龄世代特区 – 活动节目表
智龄工作坊 – 活动节目表
参展会员名单
可持续发展
访客规则
常见问题
参展会员专区
宣传小册子
场地平面图
巴士車身設計比賽
历届黄金时代展览暨高峰会
第八届黄金时代展览暨高峰会 (2023)
第七届黄金时代展览暨高峰会 (2022)
第六届黄金时代展览暨高峰会 (2021)
第五届黄金时代高峰会 (2020)
第四届黄金时代展览暨高峰会 (2019)
第三届黄金时代展览暨高峰会 (2018)
第二届黄金时代展览暨高峰会 (2017)
第一届黄金时代展览暨高峰会 (2016)
精彩回顾
展後报告
查询
黄金时代学院
智龄照顾实验室
智龄照顾实验室3.0
智龄助理
智龄照顾实验室2.0
计划简介
黄金大使
成效评估发布
黄金时代「疫」风同行支援计划
调教金仔计划
黄金创新动力
第五届「黄金创新动力」计划
黄金创新动力2017-2020
黄金智龄动向
伙伴协作
URA 学建关爱 —「健龄乐聚」
动龄湾仔
「乐活银龄」会员计划
黄金点滴
黄金新趋势
《群策智齡》
《群策智齡2》
《群策智齡1》電子書
智龄世代杰出领袖大奖2024
智龄世代大奖
第二届智龄世代大奖(2022)
第二届智龄世代大奖 (2022) - 得奖队伍
第一屆智齡世代大獎 (2021)
问卷调查
「长者再就业」调查2023
《携手共建第二人生》白皮书 2023
香港智齡生活調查2021
谘询建议书
黄金资料库
媒体报导
新闻稿
媒体报导
黄金时代专栏
传媒查询
黄金时代通讯
黄金时代频道
黄金时代展览暨高峰会精彩重温
智龄抗疫新世代
逆境中的光芒
采访「厨尊」
广播节目
「『型』接智龄城市」
「踱水不如踱蹻」
「原来生活好快乐」
刊物
会刊
黄金时代展览暨高峰会展後报告
年度报告
支持我们
捐款支持
企业夥伴
市场推广服务
中小企市場推廣獎勵計劃(2024)
成为会员
成为义工
加入我们
搜索
订阅我们
联络我们
分享
临终选择 安心他往
Day 2
高峰会议程
×
下午 1:30
-
下午 3:00
智龄创意坊
广东话
临终选择 安心他往
华人文化对「善终」有一种无形与无尽的追求,这种强烈的传统观念,往往在现今先进医疗体系下形成错配,照顾者希望「尽做」和「尽救」的心态以至身心俱疲,也令临终者能「寿终正寝」的机会更低,一路未能好走,适得其反。
医疗技术一日千里,走进临终期的长期病患者愈来愈多。本环节尝试从不同角度探讨本港在临终照顾及末期医疗决定所面对的挑战,分析如何选择在院纾缓治疗服务及安辞在家宁养照顾,做到「去者善终,留者善别」。
讨论嘉宾
钟一诺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助理教授
钟教授 2005 年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取得公共卫生科学士及硕士学位。在 2011 年从香港大学取得公共卫生科博士学位。钟一诺教授现于香港中文大学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任教,并现正负责一项政府委托有关长者与临终照顾的研究。他的研究方向是以公共卫生伦理与公平原则,来设入人口健康与医疗护理的议题,从而在医疗服务、 系统及政策上提出循证的建议。
黄志安先生
东华三院安辞服务及安辞在家宁养照顾服务
注册社工,前赆明会中心主任,现任东华三院安辞服务计划主任,从事晚期照顾及哀伤辅导多年,致力将有关服务落实在社区中推行。
胡金荣医生
纾缓医学专科医生
纾缓医学科专科医生,现职明爱医院内科及老人科副顾问医生,亦为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名誉临床助理教授。在临床服务以及医学教育外,积极参与纾缓医学研究以及于公众层面推动生死教育。
主持人
伍桂麟先生
香港生死学协会创会会长
伍桂麟先生是一名注册遗体防腐师及跨媒体创作人,并致力推广“从死看生,活好当下”,尝试打破大众『死留全尸』的观念。2011年发起推动“无言老师”遗体捐赠计划,同时为香港生死学协会创会会长及生死教育学会前会长、“生死教育”和“陪着你呕”facebook专页的管理员,以及数码电台D100节目“生命21克”主持。